由於人類科技飛速發展,導致地球的生態情況遭到了嚴重的毀壞。生活在城市中間的我們大概對此感想不是非常深,但是這並不代表環境污染問題就不存在。在人類開展科技的這兩百年時間裡,地球生態情況出現了極大的轉變,原本湛藍的地球,
現在某些區域表面上頭被籠蓋了一層厚厚的灰濛濛的外套,而這層外套即是導致溫室效應的罪魁——二氧化碳。地球有驚人的自我修復能力,當人們不再污染環境,環境就會恢復清潔。一旦人們不再製造更多的污染物,令地球不堪重負,水和土壤中的各種微生物就會發揮作用,使地球自我修復。
各國的科學家及領袖都意會到現在地球環境正面臨嚴重的問題。地球正面臨著穿越地球生命支持系統臨界點的緊迫風險。當這種情況發生時,可能導致「溫室地球」狀態。然而,我們仍然有機會控制全球氣溫。為此,溫室氣體排放量需要有效的降低。
法新社報導,在10月底為期兩天的20國集團(G20)領袖峰會在義大利羅馬閉幕,法新社報導,根據峰會發表的最終公報,要落實全球平均氣溫增加不超過攝氏1.5度的目標,並採取有意義和有效的措施。G20會員國另承諾,針對碳排放要採取行動。但是實現淨零碳排放,並未設定具體目標。G20會員國碳排放佔全球總量的80%。台灣政府也正加速能源轉型,同時致力成為亞洲綠能發展中心,計劃將「2050淨零排放」目標納入修法。
雖然各國領導人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行動遲緩,使大氣變暖並有助於氣候變化,但許多企業已作出認真承諾,要以不用的行動來解決這問題。石油和天然氣、發電、汽車和金融行業的公司正在證明,在氣候問題上採取對地球有利的行動,也有利於商業策略。
不同的企業都致力於實施減少運營或供應鏈排放的策略。一些企業專注於採購或投資可再生能源,如風能和太陽能,而另一些企業則側重於有效生產其產品和服務。許多公司都設定了減排目標——大多數公司的目標是到2030年,但有幾個公司設定了本世紀中葉的目標。例如,總部位於密歇根州的DTE能源公司設定了到2030年將自有和購買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45%和到2050年減少80%的目標。微軟承諾到2030年將運營排放減少75%,但自2012年以來一直以100%碳中和狀態運行。微軟正在通過對碳進行內部定價,並將這些資金再投資於清潔能源、能源效率專案和碳抵消專案來減少排放。通過「碳中和」使企業目標與《巴黎協定》的目標保持一致的趨勢正在上升。電力公司杜克能源剛剛宣佈了到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的目標,但許多公司正在考慮更短期的方法,目標是到2030年或2020年。大多數公司都有一個基線減排目標,比如美國本田公司,該公司的目標是到2020年將排放量從2000年的水平減少30%。
如果沒有自願的商業行動,減少碳排放將更加困難。企業在正常運轉的社會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而企業主動制定自己的政策,這使他們成為抗擊氣候危機的關鍵角色。身為這個星球上的人民,我們需要正視氣候危機。不是明年開始、不是下個月,而是現在。如果我們能做出改變,我們還有機會扭轉危機,避免最糟、最慘烈的情景成真。全球人民都需要響應與支持「淨零」。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,國眾也當全力響應參與「淨零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