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這場 5G 競標戰還沒完全結束。由於這次釋出的 270 MHz 3.5 GHz 頻譜有段位之分,而中段是最好的頻段,若電信業者協商不成,將會啟動第二階段競標戰,5G 標金很可能再提升。
在第二階段的「位置」協商與競標,NCC將朝向「三共(共頻、共網、共建)」合作目標來發展。業者也盼望協商有共識,才不致於浪費擲千金影響消費者權益,中華電信說5G資費會多元發展,遠傳與台灣之星建議政府提撥標金補助業者建設。
由於本次5G標金衝高,堪稱「全球最高5G頻率標金」,有電信業者趁勢喊出,希望政府能參考美國成立「5G基金」的作法,自本次頻譜競標標金中直接提撥1/2標金協助電信業者進行5G建設與創新應用服務,實質降低業者成本,而非是透過政府行政干預市場價格,有利讓上下游產業能加速發展,也讓電信業可以將錢花在刀口上。
本次競標中因政府釋出資源不足以提供產業發展需求,造成標金不斷上揚而成為「全球最高5G頻率標金」的結果,不僅造成業者成本大幅增加而對消費者權益產生重大影響,也必然會對產業發展產生負面衝擊,並影響國家寬頻產業的國際競爭力。未來如果政府能善用過多出之頻譜競標標金來協助業者,這樣可以協助5G網路快速佈建,實質降低業者成本,方可讓消費者以較合理價格取得服務,無須透過政府行政干預市場價格,並讓上下游產業能加速發展。
另一方面學界認為5G基地台成本高,導致建設緩慢,已開台的美國、南韓狀況都不穩定,在台灣,NCC要求黃金頻段3.5GHz得標者,5年內要讓自家5G訊號涵蓋全國人口比例5成以上,也加深電信業者的成本壓力,業者應都會選擇從人口密集區開始局部性布建。
同時與5G普及化來同樣重要的是應用服務開發。5G特性是大頻寬、高速、低延遲,但在一般通話、上網功能,4G都已經夠快了,5G的真正優勢在於應用服務,可以實現智慧家居、物聯網等,這些才會讓消費者「有感」。
但是,電信業者已花大量資金在競標頻寬,而用於應用服務開發銀彈不足,學界分析,政府雖然口頭承諾將把超出5G標金預期值400億元的標金收入,拿來規畫補貼政策,但相信業者都會等補貼方案出爐才開始進行大部分基礎建設;如不希望耽誤5G建設進度,政府應會加速在今年上半年拍板相關規畫。
學界建議補貼可從不同面向著手,第一是補貼偏鄉基地台,為了避免浪費資源,建議以共用基站和核心網路為主;或者是直接補貼具有公共性質的應用服務開發,例如遠距醫療、智慧家庭等;另外一條路,就是「消費券模式」,給予消費者5G應用服務使用費上的減免。如政府能把多出的900多億元都拿來協助開發台灣土產的5G應用服務,讓本土資通業者可以有更多的資源來開發優質的5G應用服務,那台灣5G應該能在3到5年內成熟。